义务教育中的教育均衡,即教育均衡发展。在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人们对教育公平问题的关注程度显著提高。教育均衡发展,是关系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基础教育发展的整体战略问题。推进教育均衡发展,必须明确其中所包含的基本理论问题。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阶段的各级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上处于一个比较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共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为人人享有公平、公正地接受义务教育全力提供充足的保证。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国家教育督导报告2005》的主题。
2012年9月,《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指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着力提升农村学校和薄弱学校办学水平,全面提高义务教育质量,努力实现所有适龄儿童少年“上好学”,对于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解决义务教育深层次矛盾、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进一步提升国民素质、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包括:
每一所学校符合国家办学标准,办学经费得到保障。教育资源满足学校教育教学需要,开齐国家规定课程。教师配置更加合理,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学校班额符合国家规定标准,消除“大班额”现象。率先在县域内实现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县域内学校之间差距明显缩小。
到2015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3%,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65%;到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5%,实现基本均衡的县(市、区)比例达到95%。
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合理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加强省级政府统筹,强化以县为主管理,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责任制。
总体规划,统筹城乡,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分步实施,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以上内容参考 百度百科-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第六条国务院和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改善薄弱学校的办学条件,并采取措施,保障农村地区、民族地区实施义务教育,保障家庭经济困难的和残疾的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
国家组织和鼓励经济发达地区支援经济欠发达地区实施义务教育。
第七条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其他有关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义务教育实施工作。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全面提升教师整体素质,缩小学校、城乡、区域间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也就是使区域内义务教育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师资调配、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大体处于一个相对均衡的状态,与义务教育的公平性、普及性和基础性相适应。
拓展资料:
均衡发展是一种新的教育发展观,是解决我国目前现实教育问题的新举措,是实现教育公平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其内涵主要包括三个层面:
①区域之间的均衡发展;
②区域内部学校之间的均衡发展;
③群体之间的均衡发展,目前应当特别关注弱势群体的教育问题。
其最终目标,就是要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个学生,实现教育公平。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举措有保障特殊群体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均衡配置办学资源,推动优质教育资源共享。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战略性任务。建立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均衡配置教师、设备、图书、校舍等资源。
切实缩小校际差距,着力解决择校问题。加快薄弱学校改造,着力提高师资水平。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办法。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在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近进入公办学校的前提下,发展民办教育,提供选择机会。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要任务
1、树立更加科学的教育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遵循教育规律,坚持德育为先、全面发展、面向全体、知行合一、全面发展素质教育。坚持教育公益性,公民办义务教育结构合理。
2、实现更加全面的标准化建设。推进县域内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发展,科学合理布局城乡学校,全面解决“城镇挤、乡村弱”问题,建立学校标准化建设台账,全面实现办学条件校校达标,显著提升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和应用水平,为师生创造良好的教学、文化、生活环境。
3、建设更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全面落实教职工编制标准,配齐配足各学科教师。建立健全教师培训和教研制度,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素质提升。全面深化中小学“县管校聘”管理改革和校长职级制改革,科学有序推进校长教师交流轮岗,实现校际间师资均衡配置、教师队伍能力素质整体提升。依法保障教师待遇权益,促进教师潜心教书育人。
4、提供更高质量的教育服务。充分发挥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全面落实学校“双减”任务,各学校作业管理水平、课后服务水平、课堂教学质量显著提升,着力提高薄弱学校、乡村学校办学质量,切实办好每一所学校、教好每一名学生。有效破解事关群众切身利益的教育热点难点问题,社会认可度达到85%以上。
一、什么是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答: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在义务教育阶段(小学和初中),使城镇和乡村学校在办学经费投入、硬件设施建设(计算机、班班通、实验器材等)、师资配备、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等方面基本均衡。
二、为什么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答:这是党的十八大对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省、市的文件规定,也是地方教育发展的迫切需求,更是人民群从对子女接受公平、优质教育的需要。
三、国家开展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有什么作用?
答:
1、国家督促地方政府落实国家法律和政策要求,履行政府的职责。
2、帮助各地进行自查自评、自我诊断,解决入学难和入学好的问题。
3、国家督促地方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及早实现。
四、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推进时间是如何安排的?
20XX年12月迎接市人民政府对我县义务教育初步均衡验收;20XX年3月迎接市人民政府对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复核验收;20XX年4月迎接省人民政府对我县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督导评估;20XX年6月迎接教育部对我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国家认定。
五、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中,哪些是政府的责任?
答:1、统筹管理。
2、在农村税费改革过程中,要保证义务教育经费不低于改革前的水平,并力争有所提高。
3、要努力做到教育经费支出增长;确保上级用于教育的经费不被挪用和截留。
4、确证及时发放教师工资;确保校舍安全;确保中小学的公用经费,补助经费落实到位。
5、确保均衡发展攻坚工程配套资金的`到位和工程建设的质量。
6、在全社会形成尊师重教的良好风气。
六、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有什么好处?
答:城乡学校设施设备、师资等基本均衡,所以孩子能够就近入学、公平地享受优质的教育资源。多数学校有学生宿舍、食堂,边远一点的可以住校。孩子上学免学费和杂费,困难的还享受生活补助,就算是进城务工,学校建有留守儿童之家,子女上学也无忧。
七、你知道教育部提出的五项“减负”要求吗?
答:不准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学校办学水平的唯一指标;公办中、小学一律实行免试就近入学,不准小学、初中招生举行选拔考试;坚持认真执行国家课程计划,不准随意增减课程门类、课程难度和课时;坚持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不准占用学生休息时间组织集体补课;坚持全面评价学生的发展,不准按考试成绩排名。
八、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家长应该做些什么?
答:
1、送孩子上学读书,接受九年义务教育。
2、经常与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勾通交流,积极配合学校开展好教育教学工作。3、关心、支持学校发展,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共同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